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新时代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求思政课提质增效,引领方向。本学期以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集体教研活动、片段教学展示、沉浸式实践课等方面入手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依托教育部统一的授课课件,分章节由老师进行教学内容的修订、教学资源的整理。通过提出问题,集中教研室教师智慧进行梳理解答,既能让教研室老师对整门课程有初步的知识逻辑架构,也能丰富该课程的知识内涵,融入时政热点,融入校园文化,使得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温度,活跃了思政课课堂。

开展片段教学展示:依托青苗结对计划,新教师走上试讲台,老教师在台下辅助指导。一老一小的搭档,快速提升新老师教学能力,为新老师走上讲台储备能量。在分析问题中,以“问”导行,教学相长。

开展沉浸式实践课:依托思政课的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沉浸式的实践教学;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看漳州微拍比赛,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领学生走进芝山红楼,走进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走进古城,接受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浸润。沉浸式实践课使学生的获得感大大增强,同时也提升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在解决问题中,拓展了思政课的覆盖面,打造“大思政”格局。

通过集体备课会,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努力挖掘集体智慧,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骤,以“问”导行,教学相长。在2023级新生思政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思政课的获得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