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共青团在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与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共奋进的青春篇章,交出了一份让党委放心、让青年满意的优异答卷!

一、铸魂领航提升“引领力”
以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依托党建带团建、团干部上讲台等机制,构建团学骨干“领学”、青马宣讲团“导学”、师生“共学”平台,抓实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常态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理论学习+调研交流+实践锻炼”的形式,年均组织开展活动20余场,覆盖近500名团学骨干。


以宣传教育阵地感召青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共青团主责主业,先后负责运营的“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青春漳卫”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逐年攀升,学校官微入选2021-2022年度全国高职高专官微50强(第28名),50余次登上团中央、团省委榜单。此外,师生共创的《节气养生说》公益性健康科普系列音频在学习强国总平台、学校官微连载发布,全网播放量超400万次;原创抗疫歌曲《破晓》及MV受到中国青年网、全国学联关注和转发。
以榜样示范作用引领青年。重视挖掘、培养、选树、宣传在各个领域具有示范性的青年师生和优秀校友,成功推报2个集体获评“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8名师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6名学生获得“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
二、固本培元夯实“组织力”
进一步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规范召开团代会、学代会。修订实施推优入党工作细则、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老师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在各级学生会、社团建立功能型团支部。指导学生会组织落实上级学联的各项改革任务,优化组织构架,精简人员规模。
持续抓基础团务。依托“智慧团建”规范基层团支部管理和工作,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三会两制一课”、“青年大学习”以及“活力团支部”和“优秀团支书”评选活动等。规范推优入党、发展团员工作流程,累计推优2319人、发展团员1190人。

三、淬炼赋能强化“服务力”
立足校内。推动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社会实践项目化、延续性、品牌化运行。依托校外多家共建合作单位,以“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主要抓手,形成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社会实践项目、集体、个人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次,省级奖项37次;4个作品在福建省各类青年志愿服务比赛中崭露头角;相关工作被《中国教育报》和《中国共青团》报道。

服务社会。重点围绕学校和漳州市中心工作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30万余人次参与到新生报到、校友返校、疫情防控、会议服务、文艺活动、体育赛事、文明交通、市运会、花博会、演唱会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四、文化润心提高“贡献度”
推动校园医德文化建设。构建“社团打基础,院级出特色,校级出精品”校园医德文化活动体系,在重要历史时间节点举办师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培育医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网络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以品牌建设推动“林巧稚式”时代新人培育工作。推报的文化类、表演类项目获国家级奖项1次、省级奖项11次。

构建“五措八径”育人红十字文化体系。开展校内外应急救护知识公众普及活动200余场,实现公众普及2.5万人次;组织培训近6500名学员获AHA证书、救护员证书和应急救护师资证书;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4次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主题知识竞赛“单位组织一等奖”,2次获得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二等奖”。长期致力于“三献”宣传工作,组织师生总献血量近75万毫升;10余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累计接收14名社会人士的遗体器官捐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共青团将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继续践行“请党放心、强校有我”的青春誓言,在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医卫职业强校的新征程上,谱写更绚丽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