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对党员干部思想的一次再教育、再武装,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一次再检阅、再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先锋模范人物,谷文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谷文昌逝世已经45个年头,东山县的老百姓至今逢年过节仍然要“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这足以证明东山老百姓同谷文昌的这种血肉联系和深厚感情。
学习谷文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做到对群众充满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1954年11月的一天,谷文昌下乡路过白埕村沙滩的凉亭时遇到一群衣衫褴褛的村民,了解到山口村常年受风沙危害,作物有种无收,现在风沙又起,大伙没法活下去,想到内地去要饭。这件事对谷文昌刺激很大,他心如火燎地对通讯员陈掌国说:“我们共产党干部是人民勤务员,人民有疾苦就要把他们拯救出来,不然我们来干啥。党派我来东山,就是要为东山人民排忧解难,不赶快想办法改变这种贫穷状况,我对不起东山人民。”从此,谷文昌下定了彻底除掉风沙危害的决心。1960年6月,闽南地区遭遇特大台风来袭,谷文昌带领县委一班人迅速行动,在台风来袭前就做好充分防灾准备,成立抗灾指挥所,要求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指挥,组织大规模人员和财产转移。在他的指挥下,全县人民团结协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创造了龙溪地区抗台风史上的奇迹。谷文昌还推动建设八尺门海堤、南门海堤等重大民生工程,筑牢防灾屏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转化为治理实效,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学习谷文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贴近人民,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谷文昌经常走村入户同百姓拉家常,详细了解情况,让人觉得特别亲切,毫无距离感。谷文昌在工作中要求要讲群众语言,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话、写文章要尽可能引用人民群众的话,包括他们的口头语,甚至打油诗,要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做政策宣传,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生活上,谷文昌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不能搞特殊化。在宁化主持修建隆陂水库时,谷文昌关心解决民工生活食宿问题,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谷文昌对待群众能放下架子、摆正位子,和群众一起坐板凳,和群众一个心思想问题,用心用情去贴近群众,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功推进各项民心工程。
学习谷文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造福人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无论是在林县,还是在东山,或是到了宁化,谷文昌都发挥自己的全部热情去造福人民。谷文昌经常讲,事业要成功,领导是关键,指挥不在第一线,等于空头指挥。在宁化建设隆陂水库时,他教育民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为人民群众修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程。谷文昌以忘我工作的精神,带领干部群众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修建了一个又一个“民生工程”,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在东山任职期间,他带领干部群众种植木麻黄,实现荒岛变为绿洲的生态逆转;带领干部群众挖塘打井、修渠建水库、开发地下水资源,终结东山“十年九旱”的历史;推动解决“敌伪家属”问题,让几千个因抓壮丁离散的家庭重获尊严。他心中有民,始终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他任职期间,他总是能给人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没有形式主义,花里胡哨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临终前他还惦记着东山的木麻黄更新换代的问题,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把人民放在心里,他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融入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中。
谷文昌先进事迹不是历史标本,而是行动指南,指引着党员干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务实行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历史早已证明:唯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才能赢得民心、守住江山。学习谷文昌,就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更需要学习谷文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团结人民群众一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漳州新篇章。
(来源:闽南日报 作者:黄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