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党委统筹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打造出一系列彰显医学特色、传承地域文脉、闪耀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林巧稚式”时代新人注入澎湃动能。
多元文化厚底蕴 启智润心育新人
红色铸魂,筑牢信仰根基。积极推选教师参加“福小宣”主题宣讲活动,主动承办漳州市”一月一主题“宣讲比赛,打造红色讲师团等理论传播队伍,年均开展党的最新理论精神主题宣讲百余场。推出“漳卫青年说两会”等系列微视频,定期举办“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拍摄多部主题宣讲视频,并组织红色地标打卡、红歌快闪等沉浸式活动,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医德浸润,培育时代新人。深入推进“林巧稚式”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构建“九维联建,四维联动”的医德文化培育机制,形成“文化浸润—课程融入—实践淬炼”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相关成果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名单,《“稚”爱》系列微电影获省级原创文化精品。

守正创新,中医药文化焕新生。学校持续整合中医药文化资源,2024年获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立足于医药卫生专业特色,成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4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位教师获评市级非遗传承人,创作一系列中医药文化宣传作品,开发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品,开通两条省级游学线路,承办省、市各级技能比赛、研讨会、论坛等学术活动,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适宜技术培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

此外,红十字文化、闽南地域文化、廉政文化等各类文化活力持续迸发。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年均开展“六进”活动30余场,组织培训近6500名学员获AHA证书、救护员证书和应急救护师资证书,师生总献血量近75万毫升,社会实践项目、集体、个人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次,省级奖项37次,《卫生高职教育“五措八径”育人红十字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入选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文化育人),《大爱润心》系列微电影入选福建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闽南地域文化扎根生长,连续举办六届上巳节非遗展演活动,组织学生传承非遗佾舞,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推广闽南道地药材、特色养生药膳,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廉政文化建设同步扎实推进,师生作品在国家安全宣传片拍摄、高校廉洁教育等活动中荣获省级二等奖,17部师生作品入选福建省第二届“廉洁福建·清清校园”廉洁文化周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展。累计举办“五大讲堂”91场,年均举办以“网络医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活动超200场,为立德树人注入丰沛文化滋养。

环境赋能强载体 育人场景再升级
推进场馆提质,构筑育人高地。学校将文化理念融入基础设施,建成“红园”“筑梦园”,打造“精诚”文化党员教育培训教学点并入选漳州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落成林巧稚雕像、医德文化墙,引导师生见贤思齐;完成校史馆、图书馆、智慧党建中心、药用植物园、杏林学堂等升级改造,建成体育艺术中心、北仓运动场及劳动教育基地,持续推进文化育人硬环境从“有”到“优”的升级,打造更具沉浸感、专业性与影响力的育人场域。

推进数字赋能,拓展传播路径。运用3D建模与VR技术对实体场馆进行数字复刻,打造“指尖课堂”实现8.5万次线上访问,推动教育资源可观、可感、可互动;图书馆以智能硬件与数字资源平台为双翼,构建立体化、智慧化阅读空间,跻身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影响力排名第25位;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持续建强,多维度宣传校园文化成果,学校官微连续4年跻身全国高职高专百强,“医梦园”工作室入选全国优秀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融合创新案例,选送作品入选全国校园媒体融合创新专题。

成果丰硕显实效 育人效能广彰显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持续夯实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实效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蝉联“福建省文明校园”称号,被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员”“福建省红十字会南丁格尔护理奖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最美大学生、福建省励志先锋提名、首届福建省“最美高校辅导员”、第二届福建省“最美高校辅导员提名人物”、福建省十佳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等标志性育人成果,培养出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医生”等荣誉获得者陈伟琳、“提灯女神”蓝钰菱、“福建好人”范巧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成为“林巧稚式”时代新人最生动的代言人。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受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超500篇次,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