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药香浸润乡土 薪火点亮传承 ——药学院“药香传薪火”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绽放异彩

日期:2025-07-07 来源部门:药学院 作者:陈春玉 点击数:

7月6日,药学院“药香传薪火”社会实践团带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忱与传承使命,走进漳州市郭坑镇扶摇村,以“本草同源连海峡,岐黄济世共匠心”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集健康服务、文化传播与实践育人于一体的暑期三下乡活动。这支由药学院8名教师、13名学生和漳州市中医院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用独特的“药香”特色,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沃土中焕发新活力。

以“医”为基:把专业诊疗送到田间地头

“大夫,您帮我看看这血压是不是不太稳?”义诊摊位前,村民们排起长队。实践团协同漳州市中医药“三师共管”团队,为村民提供血压、诊脉咨询等服务,结合既往病史定制个性化中医治疗方案。不同于常规义诊,团队特别聚焦农村高发的骨健康问题,后续的慢性病防治讲座中,专家们从中医辨证角度,详解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的防治要点,更融入药膳调理内容,讲解食材搭配原理与烹饪技巧,将“药食同源”理念与“治未病”思想结合,让健康指导既专业又贴近生活,推动专业医疗资源真正下沉乡村。

以“趣”为引:从香囊到药扇,让药材“会说话”

“这是艾叶,闻起来香香的,能驱蚊呢!”“小小药师”体验区里,孩子们围在志愿者身边,认真学习中药材知识。实践团通过手把手教做香囊,让孩子们在触摸艾叶、藿香、薄荷的过程中,直观感受药材的形、色、味。

而定制的中药鉴别科普扇更是成为“抢手货”——扇面上,贵细药材与药食同源药材的真伪优劣对比图一目了然,村民摇扇纳凉时,便能轻松掌握鉴别技巧。“一扇在手,识药懂医”,这种将专业知识生活化的创意,让中医药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以“植”为脉:种下药苗,也种下传承的种子

“这是五指毛桃苗,喜温暖湿润,是中医常用的药食同源药材,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与扶摇村村支书一同挥锹培土,将100株药苗植入田间。这片由学校百草园党员责任田延伸而来的“乡村药圃”,不仅是实践教育基地,更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的纽带。“种下药苗,就是种下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希望。”参与种植的学生说,未来这里将成为村民认识药材、学习种植技术的活课堂,为乡村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这场“药香”浸润的实践,不仅让中医药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土壤中扎得更深,更以鲜活的方式激活了传统智慧的当代生命力。当村民们将健康指导记在心头,孩子们把香囊里的药材故事讲给伙伴,田垄间的药苗迎着风舒展新叶,那份跨越古今的岐黄匠心,正悄然融入乡村的日常肌理。实践团用专业与热忱搭建的桥梁,让中医药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里,持续闪耀着惠民利民的时代光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