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喜报:我校团队成员李霄老师通过整合转录组学、网络分析和单细胞RNA测序,鉴定和验证绞股蓝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靶基因

日期:2025-08-04 来源部门:药学院 作者:李霄 点击数: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ps.2025.107214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葫芦科、绞股蓝属的药食同源植物,属“福九味”之一,有“南方人参之称。绞股蓝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清肺祛痰、养心安神、补气生精之功效,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护肝的治疗;然而,绞股蓝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尚未确立


2025年7月22日,我校李霄老师在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IF=4.7)发表题为“Integrating transcriptomics, network analysis, an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to identify and validate key target genes of gynostemma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文章,文章利用网络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机器学习算法,鉴定了绞股蓝活性代谢物在NAFLD中的靶基因。从2,56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1,279个关键模块化基因和532个靶基因的交集中,精确定位出19个相交的靶基因,其中PIM1、TYMS和SLC29A1被鉴定为关键靶点。NAFLD样本中PIM1表达下调,而TYMS和SLC29A1表达上调。同时,NAFLD样本中活化CD8 T细胞、CD56bright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和未成熟B细胞浸润水平较高,与PIM1呈负相关,与TYMS和SLC29A1呈正相关。RT-qPCR 证实,绞股蓝处理调节了这些基因表达,增加了 PIM1的表达,同时降低了 TYMS 和 SLC29A1的表达。在体外,绞股蓝降低了FFA诱导的肝脂肪变性模型中的脂质积累和甘油三酯水平。这些发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绞股蓝的治疗机制提供了科学见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