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作为学校海丝学院推进"中文+"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基础医学院以"宏观识人体·微观探世界"为主题,为三名埃塞俄比亚运动员定制了一场融合医学知识与文化体验的研习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构建"观察-实验-认知-应用"的四维学习路径,生动展现了中国医学教育与国际健康合作的创新融合。
在首站形态学实验室,运动员们在教师指导下操作BA210Digital型MOTIC显微镜,首次独立辨识胃、肠、肝及血管组织的显微特征,完成从肉眼观察到数字显微成像的技术跨越。转入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后,他们以科研思维开展实证:运用平板划线法对桌面、地板、手机及水源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直观理解环境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人体生命科学馆的立体解剖模型与健康科普馆的交互装置,则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运动员们通过运动系统三维动态演示,结合自身训练经历,深入探讨肌肉骨骼协同机制,将抽象医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运动健康认知。



当日下午,带着满满的收获感,三位运动员结束了这场跨学科医学探索。基础医学院通过解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的多维度课程联动,不仅验证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在医学领域的适配性,更以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为"一带一路"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在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中迈出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