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围绕“双高”建设和本科培育目标,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持续完善教师管理与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师德引领,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学校始终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构建系统化、常态化教育机制。通过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国情研修、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能力提升等项目,将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打造“师德讲堂”“一院一品牌”等特色项目,举办教师节表彰、人才座谈、重阳敬老等活动,选树表彰“林巧稚奖章”获得者、“师德标兵”及“优秀教育工作者”,涌现出国家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闽江教育领军人才闽江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金牌工匠、福建省最美高校辅导员、漳州市名中医、漳州市十佳思政课教师、漳州市优秀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教师涵养高尚师德,牢记育人使命。

二、引育并重,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优化柔性引才管理办法,成功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8人,柔性聘任产业教授、专家顾问11人,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9人,并组织认定省级C类人才3人、市级D类人才26人、E类人才2人。健全完善内培制度体系,选派40名青年骨干教师前往海内外知名高校访学研修,支持26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5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进而有效优化师资结构,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三、靶向攻坚,实现教师赋能发展
学校积极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校企共建11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成功入选福建省职业教育医学技术类“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持续开展“百师下企”活动,落实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累计组织800余人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强化“双师”素质。实施“青苗培育工程”,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结成60余对师徒对子。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五年来,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4项、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52项,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四、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学校持续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开辟优秀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完成“三定”改革,规范编制与岗位管理,统筹使用编制、细化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推动管理人员专职化。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二级单位绩效管理机制,构建以岗位职责与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建成人事管理与数字档案一体化系统,实现业务线上办理、信息实时共享,显著提升管理效能与师生满意度。
新征程上,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将深刻把握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担当实干、锐意创新,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金师”队伍,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