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之年。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双高”建设和本科培育两个抓手,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有力有效开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以坚定信念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优化协同育人运行机制,构建以学生、系部为主体,以教师、部门为主导,师生联动、部门联动、院系联动的思政教育运行机制,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创建省级以上高校思政精品项目、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思政课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案例;进一步强化思政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考核工作,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有效提升思政队伍综合实力,不断调高思政育人水平。
2.深化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健全“党委中心组领学、党总支带学、党支部促学、党员深学”的学习体系,执行巡听制度,推进学习规范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重大会议精神和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宣讲活动,分层分类把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讲透彻、讲准确,利用各类阵地协同推进,确保学习宣传工作取得实效;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把从党史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力。
3.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持续强化新生入学教育,探索建立学风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深化年系列活动,助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继续开展“十佳学霸”“青春十佳励志人物”“优秀毕业生”“活力团支部”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优化“12348”学生资助服务体系,积极推选和培训优秀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深入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爱心照亮回家路”“家校关怀万里行”“金融知识校园行”等资助主题活动,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人员工作制度,完善四级心理健康网络工作机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和学生心理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提升实践育人水平。整合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街道社区、乡村小学等单位的合作共建,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开展“学雷锋月”“社区健康驿站”“暑期三下乡”“长江健康学堂”“急救知识进万家”“医体融合进社区”等社会服务品牌活动;依托漳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中心,做好近视防控宣教工作,完成漳州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1000例和20场科普宣教工作,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成长提升。
二、以管党治党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建立健全学院与企业、街道、机关等单位校地党建共建联动机制,构建“年初抓计划制定、平时抓督促交流、年底抓述职考核”三点一线常态化工作模式,健全“一督办(每年进行一次党建督查)、双考核(党建工作考核、年度综合考核)、三述职(党支部书记向党总支述职、党总支书记向党委述职、党委书记向市委述职)”考核体系,落实专职组织员工作例会暨党建工作推进会制度,织密基层党建制度保障网;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推进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通过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深化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头雁工作室”培育创建中期考核,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丰富线上线下党员教育形式,以“一基地一特色”建立党员活动中心,力争建立1-2个“智慧党建”试点。
2.规范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211”制度,开展2次专题研究、组织1次专题学习、进行1次专题汇报,开展综合研判和专项督查,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每学期开展1次部门新闻发布管理“三审三校”检查工作,强化底线思维,维护学院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突发舆情;强化人员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强化保密工作,开展专题培训,做好漳州市电子政务内网接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签订责任书,深入开展二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开展“1+X”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学院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学院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廉洁从政和警示教育,规范廉洁从政行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进校园;完善《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信访举报工作实施细则》,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选配力度, 注重从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基层岗位上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组织开展2期领导干部专题培训、1期党务干部专题培训和1期宣传工作队伍专题培训,选拔品行兼优的干部和思政专任教师分期分批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和培训交流,积极推动干部轮岗交流,促进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好领导干部“1+X”专项督查和副处级及以上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及时报告工作,开展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工作、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三、以师德至上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师德档案,推进师德失范通报机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荐活动,办好教师节庆祝活动。
2.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修订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价标准,修订并落实“双师型”教师评定办法,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和兼职教师任职考核评价,推动各项教师评价机制逐步落地;建立以学生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专业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化两级教学督导模式,建立“311”常态化周期性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教学评价机制。
四、以匠心育才为宗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推动文化育人工作。建设体育艺术中心艺术长廊、“林巧稚精神墙”,依托筑梦园、漳州五种精神文化园,面向校内外开展职业精神、红色文化等传播活动;利用百草园中5亩“产学研用宣体”基地,拍摄教师带领学生栽培、炮制漳州道地药材全过程,打造原创文化精品,争取入选福建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在抖音、视频号上开辟“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杏林讲堂”栏目,邀请学院专业教师录制“节气养生”权威知识,服务人民群众;举办第五届校园网络文化节、第十七届校园医学文化节和社团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健康讲堂、励志讲堂和校友讲堂等文化阵地的影响力。
2.推动“五育并举”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每月一主题,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漳州五种精神、校史等内容,打造“课堂传授+课外实践”的立体结构,提升育人品牌影响力;组织学生参加2022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健康与社会照护、中药传统技能、化学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能、市场营销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赛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力争进入国赛;有效落实美育和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并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加快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五、以平安和谐为遵循,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1.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校园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两案九制”,做好全院师生及第三方合作单位常规“1510”核酸检测工作;完成校园110监控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安全教育馆建设;持续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和第三届消防宣传画报评选活动;迎接年度平安单位考评、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评,参评福建省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集体。
2.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召开第四届“双代会”第三次会议,开展院级“模范职工小家”评选活动,争创市级“模范职工小家”活动;制定优秀提案评选制度,提高工会会员福利,举办工会干部业务培训班,开展教工合唱团培训、篮球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召开第五次学生代表大会,推进各系学生会改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召开校友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校友创业高峰论坛,开设“校友讲堂”,走访校友企业活动,同心聚力共谋发展;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关心爱护老干部,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建言献策的作用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
六、以筑牢防线为根基,加强阵地建设管理
1.重视宣传阵地管理。全面规范对教学课堂、网络媒体等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继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着重网络思想引领、文化产品制作和周边文化设计。加大融合力度,探索线下工作和线上新媒体宣传联动机制。加强统筹管理,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度,把好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云监测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进行提前有效布控,对已出现的网络舆情提供准确应对的依据。
2.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IPV6部署;改造1间虚拟录播室,完成3间智慧教室和厚德楼多功能厅建设;升级校园云平台,完成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管理和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三大智慧校园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实现高速便捷的信息化服务;申购实验室安全和管理系统,升级人事系统、后勤系统、安保管理系统、图书馆人脸识别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系统;建设3个院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争创国家级立项1个和省级立项1个,建设院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完成护理智能多模态实训中心一期建设,开发虚拟仿真操作软件20个。